冷门书屋 - 耽美小说 - 盛世明君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4

分卷阅读24

    的一些功能,又道:“不用担心书籍不够,所有的书已经雕刻了印版,用印刷术很快就能凑够图书馆的书。你只需要拿出个规程就成。”

元士再次疑惑:“印刷?”

刘荨点头,让侍从将这次会议资料交给众位官吏。

官吏们惊讶的看着那关于将要推广粮食和图书馆以及印刷的详细资料,心想这么机密的资料,直接写在纸上真的好吗?

不过这资料字迹一模一样,这就是那所谓的印刷术?那还真是神奇。

元士看完资料之后,终于明白刘荨要让他做什么。

他激动道:“有印刷术,岂不是天下学子都有书看?!”

刘荨道:“只能说书籍会便宜许多,如果学子有心,也能去图书馆借阅,不过图书馆的维护和运营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目前只能在成都建一座。”

刘荨顿了顿,道:“待图书馆建立之后,朕想依托图书馆建一座学宫,广邀天下贤才入学宫学习研究。”

群臣震惊。陛下这是已经想到了如何招揽人才了吗?

刘荨道:“虽然路要一步一步的走,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但有具体的规划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月内要达成什么目标,一年之内要达成什么目标,五年内要达成什么目标,这些都需要众位卿家思索。朕先抛砖引玉。”

刘荨又让侍从送上一叠纸,上面是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短期、长期目标:“朕虽在京城,但也一直心系益州。不过朕毕竟不如各位卿家对益州了解,一个人的智慧更比不上众位卿家群策群力。这些不过是些样板,各位卿家可依照此写一份规划交给朕。”

众官吏眉头紧锁。

陛下所说这种形式闻所未闻,匪夷所思。而且,陛下已经确定的目标,他们能更改吗?

当他们翻开之后,发现刘荨所给规划书内并没有具体要求,而是列出了各种问题。

他们不是去修改或者完善刘荨的规划书,而是根据刘荨在上面所写提问,自己写一份。

众人看向刘荨的眼神多了几分探寻。

不过短短一次见面,陛下就给了他们诸多惊吓呢。

刘荨开玩笑道:“虽然朕刚才开玩笑说,等着别人打过来,朕亲自去阵前劝降。众卿家也还是要思考一下怎么应对其他人,比如发个诏书之类。”

众官吏道:“这是自然,陛下放心。”

刘荨嘴角抽了抽。他只是为了活跃气氛开个玩笑,这些人这么一本正经的样子,他自己都笑不出来了。

代沟什么的真可怕。

刘荨心里叹口气,不再奢望会议充满着喜悦而活泼的气氛,仍由这群人开始严肃而火气十足的开始讨论刘荨所提出的内容。

本来他们只是以为这次只是和皇帝见一面,谁知道刘荨直接塞过来一大堆事务,让他们来不及试探来不及研究,就眼见着要投入紧张的工作。

而且这些工作,他们并不想唱反调。

无论是推广不占良田、不和其他粮食作物冲突的新粮食,还是推广印刷术,建立图书馆,广纳天下贤才,这些事他们都觉得是理应之事。

虽然有些地方望族出身的官员隐约感觉了不妥,但他们细思之后,又未曾发觉哪里不对劲,最后他们将其归结于益州动作如此大,其他势力肯定会有所行动。

不过若能完成这两件事,益州实力定会再上一个台阶,到时候即使他们联合来袭,也不用担心。

而且有陛下在,大义在他们这边,其他势力可不一定能联合起来。

就算是扛着讨伐于泽的大旗,那些势力仍旧是各自为政,出工不出力,何况面对益州这个比于泽难啃得多的骨头。

于是众人心理稍稍安定,开始为这两件事撸袖子争吵。

汉时文臣多彪悍,朝堂上经常发生一言不合就开始打群架的事。他们现在这样已经算是比较“文雅”了。

刘荨坐在上首,眼神有点飘。

果然如司俊所说,这群人没反应过来呢。

乱世中有一点好,户籍崩坏,路引几乎没用,人才流动大;察举制崩坏,人才们都在自己找机会出人头地。

一般这时候,世族会得到极大发展。

那些人才没有了正规途径崭露头角,只能投靠名门望族,得到其举荐或者赞扬,才能有可能被世人所知。

这些人才在出人头地之后,就和帮助过他们的名门望族形成天然的联盟,因此在所有朝代开国之处,都要面对许多地方门阀。这要等好几代皇帝之后,才能依靠中央集权,慢慢削弱这些人的势力,让天下贤才更倾向于投靠天子。

刘荨现在建立图书馆,不设门槛广邀天下贤才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建立考试制度,来选拔这些进入学宫的人才。

最终,这个考试选拔制度会固定下来。即,现在刘荨要建立的,是科举制的前身。

科举制后来被成为封建糟粕,但是那只是因为考试内容不合时宜。考试选拔就算到了现代,仍旧是相对来说,最公平的选拔。

科举制就是为了打破世族门阀对人才的垄断,让人才有途径直接面对天子。就算其中有许多不公平之事,但比起察举制来说,不知道先进到哪儿去了。

天子设立学宫,广邀人才,且只要通过考试,就能直接被天子问策。有如此便捷途径,那些心高气高的贤才们,谁还会低声下气的去求名门望族的垂青?

刘荨一来益州,就做出了要和天下世族门阀抢人才的架势。

第21章

刘荨本来想,这样做会不会被豪族给排斥,连司俊也在犹豫,后来经过了系统里小伙伴们教导,他才知道,不用太担心。

第一,世族的人才优势和削弱,是后世人分析出来的,那时候的人实际上看得并没有那么透彻。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世的人看了历史走向,才能理清并总结出这些结论。甚至当帝王在推行科举制的时候,也可能只是单纯想广纳贤才,并未想过这是挖世族墙角的问题;

第二,类似做法很常见,特别是在乱世中。周文王时,就广纳贤才,不问出身,亲自考核。春秋战国时,只要是叫得出来名字的英明诸侯,都曾经修建了各种建筑或者高台,以显示自己广纳贤才的决心,比如战国时期齐桓公田午时修建的稷下学宫,当时几乎容纳了所有诸子百家学派,是推动百家争鸣的关键。刘荨目前的做法与这些人并无区别。

只是这些措施都是争霸时的“一时之计”,益州的官吏们当然不会想到,刘荨是想将这些制度延续下去。

不过当这制度成熟稳固之后,就算有人反对,通过这个制度获利的人也不会同意。

当大量“出身不好”的庶族人才们进入了权利中枢机构,若